首页 > 资讯 > 内容页

3年、5年期降15BP!多家大行存款挂牌利率今起下调 大额存单利率也降了 其他银行会跟进吗?

2023-06-08 09:50:12 来源:媒体滚动

财联社6月8日讯(记者 高萍)自去年9月下调存款利率后,大行开启新一轮的调整。财联社记者获悉,工行、农行从今天起调整活期以及部分长期限定存挂牌利率,其中,2年期下调10BP,3年、5年期均下调15BP。此外,财联社记者发现,建行、农行、工行等大额存单利率今天也出现下调,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降至3%以内。

业内人士认为,本次降成本针对银行活期存款,以及占比较高的定期存款,进一步引导存款利率下行,有利于维护银行合理盈利空间,增强银行内生资本补充能力;此外引导存款利率下行,有利于促进消费、投资,提升经济活跃度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值得一提的是,去年9月在大行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后,股份行、地方中小银行等纷纷跟进下调,此次大行调整后,业内认为,不排除其他银行跟进的可能。不过,由于近两个月地方性银行存款利率已经下调一轮,接下来银行的存款利率是否调整,主要还是看银行自身以及参考同类银行的利率调整情况。

大行多期限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下调 3年、5年期下降15BP

工行、农行相关信息均显示,今天起,该行部分期限存款挂牌利率进行调整。其中,活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5BP,2年期下调10BP,3年、5年期均下调15BP。

调整之后,活期存款挂牌利率由0.25%降至0.2%;整存整取方面,2年、3年、5年期挂牌利率分别由2.15%、2.6%、2.65%降至2.05%、2.45%、2.5%。

定期存款执行利率方面,建行手机APP显示,6月7日,整存整取方面2个月-5年期定存最高利率为3%,6月8日则调整为2.85%,最高利率下调15BP。

另外,中国银行手机APP显示,该行2年期定存产品利率由2.4%下调为2.3%;3年期定存产品利率由3%降至2.85%,最高利率下调15BP。

下调20 BP 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降至3%以内

除活期、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外,财联社记者发现,部分大行的大额存单利率也出现明显的下调。农行手机APP显示,6月7日该行1个月、3个月期大额存单利率均为1.6%、6个月大额存单利率为1.8%,1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为2%,2年为2.5%,3年为3.1%。

6月8日,农行1个月、3个月、6个月、1年期大额存单产品利率未有变化,2年期大额存单降至2.35%,3年期降至2.9%。2年期、3年期分别下调15BP、20BP。

另外,工行手机APP显示,6月7日该行1个月、3月期大额存单利率均为1.6%%、6个月大额存单利率为1.8%,1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为2%,2年为2.5%,3年为3.1%。6月8日,2年期、3年期亦均降为2.35%、2.9%。

中国银行手机APP显示,6月7日深夜该行3月期大额存单利率均为1.6%、6个月大额存单利率为1.8%,1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为2%,2年为2.35%,3年为2.9%,且均显示额度不足。6月8日,截至发稿,则显示无符合条件的大额存单。

建设银行手机APP显示,6月7日该行大额存单1个月-3年最高利率为3.1%。6月8日,大额存单最高利率则显示为2.9%,最高利率下调20个基点。

缓和息差收敛压力 不排除其他银行跟进

对于下调存款利率,华泰证券分析师沈娟表示,有助于压降负债成本。2022年以来存款定期化趋势持续,且受海外加息影响,外币存款利率提升,虽然各期限人民币存款利率整体下行,但受存款定期化+外币存款定价提升影响,整体存款付息率有所上升。

数据显示,2023年4月,全行业住户存款、企业存款定期率较22年末分别上行3pct、2pct至71%、68%。沈娟表示,监管持续引导存款成本下行,有利于缓和银行息差收敛压力,维护银行合理盈利空间。

实际上,监管层注重稳定负债成本。2021年6月引导转变存款利率定价方式、2022年4月引导存款利率挂钩1Y-LPR+ 10Y 国债,今年4月EPA首次引入存款定价惩罚措施,4月以来部分中小行、定价较高的股份行存款挂牌利率陆续调降;5月10日全国自律机制下调协定存款及通知存款自律上限,引导对公活期成本下降。

沈娟补充道,本次降成本针对银行活期存款,以及占比较高的定期存款,进一步引导存款利率下行,有利于维护银行合理盈利空间,增强银行内生资本补充能力;此外引导存款利率下行,有利于促进消费、投资,提升经济活跃度。

其他银行是否会跟进下调?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戴志峰表示,大行调降后,后续中小行或进行不同程度的跟进,有助于减轻行业整体的负债端压力。本次虽然涉及的调降品种较多,但幅度相对较小,存款利率仍有下降空间。

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亦认为,不排除未来股份行和地方性银行会跟进下调存款利率,但由于近两个月地方性银行存款利率已经大幅下调一轮,所以接下来银行的存款利率调整主要还是看自身经营、息差及揽储压力情况,还要参考同类银行的利率调整情况。

相关新闻